联系我们
青岛院区
电话:0532-85016037
传真:0532-85016037
Email:qiad@qiad.com

黄岛院区
电话:0532-55713296
传真:0532-55713289
Email:qiadhd@qiad.com

甘肃路12号“杨家大楼”保护修缮项目
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甘肃路12号“杨家大楼”保护修缮项目
最新项目 >> 甘肃路12号“杨家大楼”保护修缮项目
甘肃路12号“杨家大楼”保护修缮项目 


这些建筑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,它们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,见证了青岛历史的发展,是历史长河中的明珠……


修缮后效果图


Part 01
曾经的模样
图片甘肃路12号“杨家大楼”,是青岛市北区上海路-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,2013年被列入青岛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。这座建筑于1920年左右由清末名士杨浩然负责设计建造,具有重大的历史、文化、艺术和科学价值。


历史照片


Part 02
曾经的主人
图片

杨浩然,19世纪70年代,出生于浙江上虞,1936年于青岛逝世(推测),不仅是清末、民国时期的著名士绅,还是一位革命者和思想家。


浩然

杨浩然青年时期在上海同文馆学习德语及工程技术。1900年来青岛发展,当时就职于礼和洋行,时任礼和洋行老板的是德国人阿道夫。后来经阿道夫好友,同为德国人的泊麦介绍,杨浩然认识了青岛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商人和房地产巨头“刘半城”刘子山。现在在上海路-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,还保留有当时他开发的别墅群,是青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。杨浩然不仅是有名的商人,也是一位建筑师,在青岛期间参与设计了刘子山别墅群、河南路东华旅社、青岛中学、湖南路东莱银行旧址。他还曾公开发表诗歌、社论等作品(1928年在 《南洋研究》上发表论社《日本治下至台湾》),探讨新思想、革命与艺术的关系。杨家大楼作为他的自宅,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品味,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。

杨浩然的后人也继承了他优秀的天赋,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他的大儿子杨铭鼎。杨铭鼎1902年出生于青岛,专业建筑学,他在1929至1931年间设计了南京中央医院,这是中国人第一所西医医院,这显示了他在建筑领域的成就;后来为了个人理想去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卫生工程和环境卫生,最终成为优秀的环境卫生学家和卫生工程学家,也成为当时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顾问。

Part 03
现状情况
图片建筑位于市北区,沿甘肃路顺势而建,南北长约26.98米,东西宽约19.2米,最高点约为18.49米;建筑共四层,其中半地下一层,地上四层。建筑占地面积约462.27㎡,总建筑面积约1778.52㎡。建筑为独院式多层建筑,整体呈现欧式风格,结构形式为砖木石结构。一层墙体为花岗岩蘑菇,上部墙体为混水墙面,顶部为多向红瓦坡屋顶,并镶嵌有精致的圆拱形老虎窗。立面细节造型丰富,建筑之精美彰显当时的历史与社会。


区位图及现状照片

修缮后效果图


Part 04
追根溯源
图片

为了完善这座建筑的资料,民用院协同市北城投公司主动与杨氏后人联系,成功找回了原始图纸,为后续方案设计提供了历史性的依据,这对于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,力争使这座百年老建筑早日焕发新生。

Part 05
现状勘察
图片

设计团队深入现场,对文物建筑的特征、现状及环境进行详细记录,分析病害成因,并进行评估;对建筑的结构、材料、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。


现状照片

现状勘察对文物建筑的形制与工艺特征、平面布局与建筑形制、建筑装饰和风格特征、结构与构件法式特征等进行研究;对文物建筑结构体系的现存状态、承重构件截面损失情况、病害类型、部位、范围、程度及其成因等进行分析;对文物建筑的价值、形制、结构、材料、工艺的真实性与完整性、环境安全性等进行评估。

状照片

勘察工作常常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,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一项辛苦的工作,需要设计人员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、责任感和奉献精神。

Part 06
修缮设计
图片修缮设计旨在恢复和保持其原有的状态和价值,遵循“不改变文物原状”的原则和相关规范,确保修缮活动既科学又合理。


建筑东立面现状照片

建筑价值保护要素是建筑修缮过程中重点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,文保的价值要素是建筑的灵魂,保护的意义所在,建议从建筑立面、平面布局、特色部位、装饰、材料、结构与构件等方面考虑,根据历史图纸和历史照片以及现状情况进行保留和修复,尽可能的保证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。



保护的方法首先是对其历史性的挖掘,其次是通过老工艺对其进行修复。主入口的塔司干罗马柱代表着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;圆形盾徽、大卫之星、葫芦藤蔓纹饰等符号体现着当时设计师的设计寓意。在没有焊接的年代,窗户栏杆竖向杆件、横向杆件、铁箍 、铁花造型通过铆钉锚固,石材凿孔,竖向杆件固定于石材孔洞内;通过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的相互制约,保证栏杆的稳定性。室内木梁向上承托木地板,向下用于固定麻刀灰木条板吊顶。通过这些研究,才能有依据对设计和施工进行严格控制,古建筑老工艺修缮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,也是对未来的投资,它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。

修缮后效果图

由于后期保护不善,加之长年累月的自然侵蚀,墙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,设计根据历史图纸及现状保存情况进行修缮恢复:清除一层石砌墙基表面脏污;二层以上墙面覆盖的灰水泥进行清除,按原水刷石和水洗砂工艺修复,更换白色塑钢窗,根据现存样式恢复红色木门窗等,让建筑尽量还原到历史时期的状态。


Part 07
数字技术助力
图片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证其“原生态”,通过创建精确的三维模型,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建筑师更好地理解古建筑的结构和特点,从而在修缮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破坏,确保建筑的历史价值得到妥善保护。



三维剖视模型

三维剖视模型

在数字化设计过程中,使用BIM设计工具,助力文保建筑与城市更新。实现了整体BIM模型的搭建;完成了规划、建筑、结构、外装、机电、周边建筑等多专业协同设计;以及碳排测算和建筑能耗优化等功能。

碳排测算和能耗优化方案

文物是历史的见证,它们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,是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重要载体。通过文物保护,可以确保这些宝贵的历史信息得以保存。作为设计人,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,这是对历史的尊重,也是对未来的负责。

项目名称:甘肃路12号建筑文物修缮工程

项目地点:中国 青岛 市北区

建筑规模:总建筑面积1778.52㎡

项目类型:一般不可移动文物

建设单位:青岛市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

设计总承包&设计单位:青岛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

合作单位:青岛理工大学

项目指导: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 刘崇教授

方案团队:吕晓甜 陈美娇 杨佳欢 赵学超 徐冰 王志豪 隋林航 孙明阳

项目总监:刘宇

项目负责:顾国强    

建筑设计:柳振永 马昭君 孙笑男

结构设计:刘阳 杨智楠

给排水设计:车云兵 纪力丹

电气设计:尹晓东 徐小宽

暖通设计:张莉 包晓琳

绿建设计:车云兵 韩少华

BIM设计:兰天 朱墨






版权所有 青岛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鲁ICP备15001095号-1 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 | 法律声明 | 企业邮局